站内搜索:

搜索

佛教新闻

天童新闻
天童视频
天童公告
政策法规
天童祖师
天童文化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天童禅寺
邮编:315114
电话:0574-8848 0525(客堂)、8848 0624(库房)、8848 0302(传真)
网址:www.nbttcs.org

微信:nbttcs

邮箱:zjnbtts@163.com(网站维护)、nbttcs@163.com(库房、客堂)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浙(2023)0000946



Copyright © 2023 宁波天童禅寺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7940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宁波

 

新闻系列

天童禅寺

太白问道

>
>
本寺方丈诚信大和尚在全区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本寺方丈诚信大和尚在全区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分类:
天童新闻
作者:
来源:
2018/04/27
浏览量

  各位领导、同志们:

  承蒙区文物部门多年来对国保单位天童寺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我谨代表天童寺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天童禅寺是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号称“东南佛国”,规模之恢弘、殿堂之雄伟、佛学之渊博、高僧之辈出,在华东地区少有能与之相媲美者,在海内外都有深远的影响。历代皇帝多有敕赐,禅宗“五山”、“四大禅林”,天童寺均占一席。千年古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文化、历史传统与古老建筑、珍贵藏品互相融合、薪火相传,是天童禅寺作为名刹的核心。现天童寺占地面积7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800平方米。整个寺院建筑计30余幢。现存建筑大都为明崇祯年间重建,清代重修。寺内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碣60余通,石刻楹联26对,匾额34块。雕塑造像、瓷器、铜器、字画等文物200多件,有着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寺院文物属于佛教,更属于国家,既体现佛教文化内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无论从宗教的角度,还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都要大力保护好佛教文物。

  天童寺作为禅宗十方丛林,历来是僧才荟萃和国际友好往来的场所。它曾迎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佛教,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将本土化后的佛教送到日本。天童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被列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中我区唯一一个申报点,天童寺作为这一历史使命意味着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为此,我们寺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牢记“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有条不紊地常抓不懈。今天有幸参加全区文化遗产大会,我就把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汇报如下:

  一、多措并举,确保寺院众多古建筑安全。

  首先,制度到位。建立起详细的安全工作制度和突发性事件的紧急预案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建立登记台帐,强化安全管理,纳入寺院各部门考核之中。如消防安全、用火用电、消防设施和器材及其检修保养、值班巡逻等规范性制度。做到有章可顺,有据可查,责任到人,无一丝纰漏。

  第二,宣传到位。通过理论学习与实战演练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寺僧及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广大僧众和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使古建筑免受火患。邀请文管办同志每年定期安排文物保护知识培训课,消防中队的防火知识培训课,让广大僧众和职工交流学习心得,促进安全意识。

  第三,水源设备到位。寺内利用高山落差中的水库为防火水源,确保增压泵和备有增压泵的及时出水,以备战状态。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主要殿堂附近的18个消防栓确保畅通,所有殿堂内的300只灭火器,保证不过期,绝不留因设备所引起的一丝隐患。实行自查自改并填写《消防安全自查表》。

  二、不遗余力,积极配合文物普查工作。

  首先,做好普查队后勤保障工作。“一普”期间区普查队进驻到寺院开展一普工作,我亲自负责全面工作,并指派计艺法师作为寺院方的代表负责配合普查队的具体工作,尽力做好后勤保障。普查队在寺院里工作一个月余,寺院方安排好队员的饮食住宿,细致周到,为普查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当普查队遇到困难时,寺院方及时进行协调解决,为普查排除障碍。

  第2, 发动全寺,在寺院内进行地毯式搜寻,积极主动投入到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寺院中的文物与一般收藏单位集中在库房或展厅里不一样,而是在全寺各个殿中摆放或使用,比如牌匾、佛像、法器、石刻等等,在普查中,计艺法师带领普查队踏遍寺院每一个角落,进行地毯式的普查,力求不错过不遗漏。在他的协助下,普查队顺利完成了在天童寺的普查工作,初步登记文物近500件(套),后来经过进一步的认定后,登录的文物有222多件(套),珍贵文物20件(套),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如乾隆版的《大藏经》、宋代石塔、明代崇祯十四年铜千僧锅、明代龙泉窑瓷炉、明代和清代的佛像等等。

  第3, 以普查为契机,充实寺院的历史资料。在普查中,我们认识到此次普查的重要意义,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都是寺院历史的再现,是寺院重要的基石。在普查中虽然很多器物后来没有被认定为文物,但是我们趁普查机会厘清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对外交流资料。在接下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中,天童寺也充分利用了普查成果来展示本寺的悠久历史文化遗产。

  三、上下齐心,主动参与海丝申遗工作。

  第一,改变认识,化被动为主动。一开始,我们寺院方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存在偏差,顾虑日后受制于“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招牌,同时也担心在处理天童寺具体问题上,一旦与文物部门、天童寺遗产点专职管理机构等产生分歧,寺方利益、僧众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一开始我们对申遗工作态度较为谨慎。

  后来在各级领导的沟通解释下,我们认识到海丝申遗是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大事件,同样是我们佛教界的一件大事,我们今天做的一切,也将在千百年后成为被后人崇拜的文化遗产。我们今天不好好继承和保护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我们就是时代的罪人。所以我们寺院上下很快统一思想,理解支持申遗工作,并积极参与进来。目前,我们寺院方按照海丝申遗工作方案及计划,主动承担了本体修缮、内部环境整治的工作。

  第二, 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和海丝申遗的要求推进工作。目前,本体保护修缮工作已逐步展开,按期落实延寿堂、玉佛殿等本体保护修缮工程,及时清理屋面杂草、墙面污渍。工作过程细致入微,不但着眼于建筑物外部保存、保养状况,更深入勘察其内部构件、环境情况,对寺院开展“全身检查”,对古建筑墙面、屋顶等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不放过任何细节,保质保量完成本体保护工作,还原千年古寺以原来面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天童寺”展示片区建设也正在顺利推进。

  第三, 整合资料,深入挖掘天童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实例的历史文化内涵。《天童寺志》记载,宋、元、明时期,32批日僧到天童寺参禅、求法,11批中国僧人赴日弘法、传教。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并创立临济宗的荣西、曹洞宗的道元,都是从天童寺归国后开山立派的。佛教的传播和僧侣的迎来送往,铸就了天童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佛教的传播,中国传统建筑、造像雕刻、书画艺术、制陶技术甚至饮茶习惯等都传入日本。所以天童寺的历史是中国与东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缩影,申遗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物化的文物,也需要文化上的追本溯源。我们寺院方将进一步整合对外文化交流的资料,为海丝申遗提供更多文献上的佐证。

  各位领导,同志们,寺院的文物保护需要政府各部门和佛教界乃至全体有缘人齐抓共管,一起为保护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而作出共同努力。我们将严格遵照 “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寺院保护原则,把佛教文化和建筑文物保护好,还历史的真实性,充分发挥我们佛教文物的社会化功效,为创造美好的“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的社会而奋斗。

  图片:演尘法师

  文字:诚信大和尚

  责任编辑:慧宏